>>>逻辑新闻>>>李先焜和他的《逻辑基本知识》
李先焜和他的《逻辑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0-09-29] 作者:[吴格明,陈道德]

李先焜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近期商务印书馆又再版了他的《逻辑基本知识》,这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正应了沈剑英先生给李先生撰写的挽联中所说的:“景行并崇慈祥长者懿德留芳,高山共仰澹泊哲人宏著常存”!

 李先焜和他的《逻辑基本知识》

李先焜先生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浏阳。我国当代著名逻辑学家、符号学家,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逻辑学会的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符号学会理事、东亚符号学会副会长等学术机构领导职务。李先生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1961年起在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从事逻辑学、符号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至1996年退休,在湖北大学工作了35年。

李先生以“为学贵有创新”的治学精神,在语言逻辑、符号学、中国逻辑史、西方逻辑史等研究领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先后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为我国逻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先生在语言逻辑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从1978年开始,他就大力倡导研究语言逻辑,组织全国高校中文系的逻辑学教师编写了《逻辑学》教材,创建了“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逻辑与语言学习》,还创立了“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李先生参与撰写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社会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989年与王维贤、陈宗明两位教授合著《语言逻辑引论》,李先生撰写了一、四、五、十四等章节,并为全书统稿。由于这部著作在逻辑学界的重大影响,李先焜、王维贤、陈宗明被誉为我国语言逻辑研究的“铁三角”。

在符号学研究领域,李先生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他是我国名辩符号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率先把当时西方刚刚兴起的符号学引介到中国,并从符号学的视角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学思想,使中国名辩符号学研究走向了一个新时代。李先生在国际符号学界声誉卓著,曾多次应邀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讲学或参加高端学术研讨活动。李先生还先后在我国主持召开了三次符号学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的著名符号学专家来中国交流,扩大了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奠定了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符号学界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李先焜先生有很高的语言天赋,不仅普通话说得标准,吴、赣、闽、蜀等方言亦学得惟妙惟肖。他精通英语和俄语,翻译了多本国外逻辑学经典著作,还用英语写了十多篇学术论文。李先生教授重视人才培养,他教学严谨而生动,既有理论深度,又关照学术前沿问题。他的学生回忆说:“听李老师的课,感受到的是逻辑之美。黑板上那一串串奇妙而和谐的推理公式,简直让我们惊叹。”李先生的学识吸引了当年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很多学生登门拜访李先生,请李先生指导学位论文,并邀请他参加论文答辩。南开大学崔清田教授曾对他的博士生说:“先焜老师比我有学问,你们都要好好向他请教。”南开大学从温公颐先生第一届博士生开始到崔清田教授最后一届博士生毕业为止,在近20年里,逻辑学专业每一届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几乎都邀请李先生去做答辩委员会主任。李先生人品好,学问好,受到学界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老一辈学者欣赏他,同辈学者佩服他,晚辈学者景仰他。荆楚社科名家冯天瑜先生曾称赞他“学贯中西,德堪楷模”。

李先生生前长期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从事语言学和逻辑学的教学工作,而这个专业正是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因此他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情况非常了解。先生生前也非常关心中等学校的语文教育,他写过不少语文教育和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文章。《逻辑基本知识》正是李先生为中学语文教师撰写的普及性的逻辑学著作。李先生在绪论中说道:

语文教师一般都比较熟悉“逻辑”这个词。这不奇怪,因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师每天都在跟逻辑打交道。

例如,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向学生解释语词,解释语词就要给词下定义,下定义就是运用逻辑。

再如,语文教师要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就是文章的逻辑结构,教师讲篇章结构就是在讲逻辑。

又如,语文教师每天要批改学生的作业,看学生使用的语词是不是准确,语句是不是通顺,结构是不是严谨,论述是不是有说服力,这些大部分都属于逻辑问题。

因此,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个个都是逻辑教师。

但是,语文教师虽然天天跟逻辑打交道,不见得就对逻辑已有深刻的了解。有的教师一见逻辑这门科学,就有点望而生畏,觉得它太抽象、太深奥、不好懂。其实未必如此,既然我们天天在跟学生讲逻辑,说明逻辑并不神秘,也不难学。本书想做的工作就是将教师们每天实际运用的逻辑知识加以适当的系统化,用一些专业术语表述出来,让读者们读后感到逻辑并不是一朵远在天边的鲜花,可望而不可即,逻辑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就在我们头脑之中。

李先生正是看到了语文教师与逻辑关系密切又有些望而生畏的实际情况,才编写了这本逻辑学通俗读物,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学习,向他们普及逻辑学知识,从而消除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逻辑的神秘感。

逻辑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一刻也离不开逻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逻辑方法分为八种:

①比较:将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做比较。如: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长短;比较两个不同地点的远近。

②分析: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分析构成某一事物的各种要素,找出某事物产生的原因等等。如:分析衣服的颜色和式样;找到地面有水的原因。

③分类:根据事物的特征做分类,相同属性的归为一类,不同属性的归为不同的类。如:能将汽车、面包、火车、蛋糕,分成交通工具和食物两种类别。

④抽象:从个别的不同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点的思想活动。如:苹果、香蕉、

梨子、葡萄,它们的共同点是“水果”。

⑤概括:由分析若干事物的共同性,推而界定其全类事物也都有此特性。如: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那么大致可推定无论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形状就是三角形。

⑥综合:把各个部分或因素合而为一。如:根据每一片的内容与特征完成拼图。

⑦归纳:从一系列特殊或具体的事例中,推出普遍性的原则。如:归类、总结。

⑧演绎:要求前提与结论间具有必然的可推关系。如:举一反三、三段论推理。

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关乎着国民最基本的素质——思维素质——的提高。逻辑素养是其他国民素质的基础,要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就必须要加强逻辑素质的训练。好的逻辑修养,让人富有理性,遇到问题时可以独立思考,使人具有真知灼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迦德纳(Gardner,Howard)曾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元智能,这些智能包括“音乐、身体运动、逻辑-数学、语言、空间、人际、自我认识、博物学家智能……”1而在这些多元智能中,逻辑智能是最基本的智能,其他智能都要通过逻辑智能的助力才能得到顺利地发展。说话时有条理地表达想法,是逻辑在语言智能上的表现;研究事物时能观察入微,是逻辑在自然智能上的表现;遇到事情时能够自我省察,是逻辑在内省智能上的表现;运动或手工劳作时能够活用肢体,是逻辑在肢体运动智能上的表现;欣赏音乐、念唱韵文时能展现敏锐的节奏感,是逻辑在音乐智能上的表现;绘画时能用色彩和线条展现创意与空间感,是逻辑在空间智能上的表现;与人相处时能察言观色,则是逻辑在人际交往智能上的表现。总之,人的每一种智能只有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语文素养的建构和发展需要逻辑。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离开了思想,语言就成了僵死的躯壳。语文的基本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听和读是通过

语言获取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方式。甚至文学创作也需要逻辑。钱钟书说得好:“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另一方面,语文又有培养逻辑思维得天独厚的条件。课文的情境为思维活动特别是逻辑思维创造了广阔、丰富而生动的思维空间。这样的条件是数理化和政史地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一个语文核心素养,并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提倡学习逻辑知识。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逻辑基本知识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只有掌握了逻辑基本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中学语文老师。



《逻辑基本知识》出版于1987年,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苍岑先生主编的“语文基本知识丛书”,在当时受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广大读者评价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学习逻辑知识的好书!

本书共设“绪论”“逻辑和语言”“定义和划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思维的基本规律”“谬误”七章。“绪论”一章,阐明了什么是逻辑、逻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习逻辑的意义等。第二章“逻辑和语言”,介绍了逻辑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李先生看来,逻辑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第三章“定义和划分”,讲的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四章“演绎推理”主要讲的是各种命题和必然性推理。第五章“归纳推理”主要介绍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李先生把人们通常说的类比推理放在归纳推理之中了,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都是或然性的。因为在李先生看来推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另一类是或然性推理。第六章“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从宏观上阐明逻辑规律。三至六章是逻辑学的基本内容或主线条。第七章“谬误”,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特别是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常犯的逻辑错误。通过这些逻辑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人们就能更自觉地运用逻辑,遵守逻辑规则。

本书共计13万字左右,与其他逻辑学教材或逻辑学普及读物相比,篇幅比较精当,或者说,这是一本非常简洁的逻辑学读物。本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

用例贴切,例子与逻辑知识点相吻合,能够恰到好处地说明抽象的逻辑知识与原理。而且大多数例子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读者耳熟能详。二是用例丰富,作者用丰富的例子把枯燥的逻辑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用例丰富而又篇幅短小,这虽是一个矛盾,但李先生拿捏人得恰到好处,非大手笔而不能为。学术大家写通俗读物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时下商务印书馆正在编辑一套“语文教师小丛书”,丛书的策划李节女士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此书的价值,决定再版。2016年11月,中国逻辑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又恰逢李先焜教授九十寿诞,李节女士委托吴格明教授与李先生洽谈再版意向,李先生欣然应允。2017年6月李节女士又专程到武汉与李先生商谈再版的具体事宜。因时隔久远,再版需要做些修订工作。这时李先生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且卧病在床,已没有精力亲自做修订工作。于是他委托他的学生陈道德教授和吴格明教授做具体的修订工作,并谈了他对修改本书的一些想法。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正是我们根据李先生的嘱托重新修订的《逻辑基本知识》。

我们修订《逻辑基本知识》所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原书的风格。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更换或调整某些用例。由于社会的发展,书中原来的有些例子已经不恰当,需要更换。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很大变化,原来的有些用例所在的文章已不再选作中学课文,或者课文已不在原来的那一册。我们根据目前的教材进行了调整。第二,修正了个别的学术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逻辑科学也在不断地进步,有些学术观点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根据逻辑学界已有的共识,对原著作的个别观点作了修正。例如关于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或者”,当时的观点是,“或者”既可以表达相容选言命题,也可以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而现在逻辑学界的共识是,“或者”只表达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用“要么”表达。这一共识也与整体的逻辑思想联系在一起,即一个命题的种类和逻辑意义仅以逻辑联结词为准,与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像这样的地方我们作了适当的修正。

在我们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恰逢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

和“发展逻辑思维”的课程目标。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更鲜明地看到了再版《逻辑基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这本著作的学习,掌握书中介绍的逻辑基本知识,将能够满足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标示的,这是一本关于逻辑基本知识的读物。所谓“基本知识”就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具备的逻辑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你就有可能不能正确思维或成功交际。也正是因为这是一本关于逻辑基本知识的读物,所以,她没有包括所有的逻辑知识,特别是有关现代逻辑的知识。如果有的读者想进一步提高逻辑修养,登堂入室了解更多的逻辑知识话,可以更广泛地阅读一些逻辑学著作。下面提供几本参考供朋友们选择。 《逻辑学十五讲》(第2版),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思维魔方:让哲学家和数学家纠结的悖论》(插图本),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陈道德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逻辑学》(第2版),《逻辑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版。

《逻辑学导论》(第13版),[美] 欧文•M•柯匹、卡尔•科恩著,张建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简单的逻辑学》,[美]麦克伦尼著,赵明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逻辑的力量》(第3版),[美]斯蒂芬•雷曼著,杨武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吴格明 陈道德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