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纪念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全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讨论会成功举办
“纪念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全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讨论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06] 作者:[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

 

20201128日至29,由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和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全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讨论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举行。大会印发了包含50篇论文的会议文集,共设12场大会主题报告和21场小组专题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1128日上午举行,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实儿教授致欢迎辞,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张建军教授致开幕辞。鞠实儿教授在致辞中谈到,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关于在我国全民普及逻辑知识的建议》,鼓励加强逻辑知识教育,这说明现阶段正是大力发展逻辑学研究的好时期。他进一步认为,辩证逻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历经繁荣,有关其合理内核的深度挖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张建军教授在开幕辞中表示,今天恰逢恩格斯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日,而恩格斯最早将作为思维及其规律的辩证法称为辩证逻辑。恩格斯没有将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对立起来,而是把两者视为互补合作的样态,这个论断也是我们今天对辩证逻辑的基本定位。张建军教授全面总结了我国辩证逻辑研究的七大进路,即范畴理论研究进路、科学方法论研究进路、非经典逻辑及形式化研究进路、与形式逻辑的比较研究进路、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成果辩证审视进路、思想史研究进路和应用研究进路,他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局面及此后的发展,表明从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振兴辩证逻辑研究,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他还回顾了我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互动历程,指出最近由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材丛书再版的梁庆寅教授的《辩证逻辑学》一书,就是这种互动发展的一项结晶,在目前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合理攻关的主旋律下,我们更应着力于当代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多方面解题功能的研究。

随后进行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杨武金教授和中山大学熊明辉教授先后担任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苏越教授做了题为《辩证概念及其功能新探》的报告,他认为辩证概念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立体性的多重性质,而准确把握辩证概念对于认识动态中的事物和建构辩证逻辑体系至关重要。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在题为《论金吾伦与何祚庥二教授观点的“视域融合”——量子复合场论中的生成辩证法》报告中指出,金何二教授的论战是由“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引发的,一旦揭示“无限可分性”之中的辩证结构,便可对量子复合场论和粒子物理的哲学思考以及生成哲学研究范式实现伽达默尔式的“视域融合”。中山大学梁庆寅教授在报告《从发现问题的途径谈辩证逻辑的研究》中提出,发现问题有理论内部研究和理论内部与外部交互研究两大途径,前者重视解释现象,后者则关注外部世界对理论内部提出的新问题,有助理论创新。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在《逻辑学方法论功能的多维开掘》报告中,对前辈学者张巨青先生的文集《逻辑、方法与创新》进行了全面评述。他认为,张巨青先生的文集主要在形式逻辑方法论功能的正本清源、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互补机制的精致把握、科学逻辑的开拓性探究与系统性建构、科学方法论的社会视域这四个方面,凝结了许多具有持续学术价值与启发意义的重要成果,值得当今的学者吸收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延展与突破。浙江大学黄华新教授在《认知科学视域中隐喻的表达与理解》报告中,从符号和信息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隐喻的生成和解释,对概念隐喻中简化的部分进行补充和修正,并分析和构建了隐喻表达者和理解者在隐喻符号生成和解释时所涉及的推理过程。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在报告《逻辑学作为科学基础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中,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尽管在知识分类中没有明确提及逻辑学,但其认为逻辑学对于知识体系具有根本重要性,是普遍适用于一切科学知识的工具。他还指出,西方逻辑自明末至清初开始传入中国,到清末民初时已呈现完整体系的传播。

28下午,会议分设4个子会场进行了21场小组专题报告,内容涵盖辩证逻辑的基本原理、辩证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辩证逻辑与中国逻辑史、辩证逻辑与哲理逻辑、辩证逻辑与逻辑应用、认知科学与科学逻辑、科学辩护与科学发现等诸多领域,也呈现出对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多维思考与探究。

29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金立教授和中山大学曾昭式教授先后担任主持。中山大学熊卫教授在报告《Reasoning with Rawls’ Maximin Criterion》中,提出了基于罗尔斯最大最小准则的博弈模型,并试图用以此处理囚徒困境与公地悲剧。河北大学张燕京教授在报告《达米特对戴维森的意义理论的批评》中,论述了达米特对于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批评,以及达米特基于意义框架理论对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批评。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曾庆福教授在报告《博弈论中的辩证思维思想探析》中提出,博弈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存在许多博弈困境,而博弈论的应用过程体现出丰富的辩证思想。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柳昌清教授在报告《渗透逻辑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中介绍了渗透逻辑的基本结构及其思想。他认为,渗透逻辑是通过基于现代科学思维、辩证法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抽象而成,并可据此建立出新的学科分类。南开大学张晓芒教授在报告《权正制中——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过程、目的及根据》中认为,中国古代的“权--中”思维模式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它展现出对整体性、全面性、普遍性和发展性思维原则的具体认识。

大会于29日中午闭幕,闭幕式由张建军教授主持,梁庆寅教授做学术总结,黄华新教授致闭幕辞。张建军教授认为,此次大会对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很多主题都作出了深入探讨,但对于国外辩证逻辑研究的前沿动态议题,还有待大家更多关注,比如罗尔斯《正义论》中的“黑格尔密码”、布兰顿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分析性重建、霍金对终极理论的反思、哥德尔和皮尔士等辩证逻辑思想的挖掘、辩证逻辑形式化进程的发展、辩证对话传统的复活,特别是情境语义学和动态认知逻辑的确立,使得有限理性、情境、意向性与行动范畴进入逻辑基础理论的核心地带,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而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讨论包括本次会议的观察,可以看到辩证逻辑与逻辑哲学、非形式论辩理论贯通发展的趋势。梁庆寅教授总结称,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既聚焦讨论了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问题,同时也发散横跨认知科学、语言哲学、中国逻辑史等不同领域的问题。“聚焦”体现了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这两个专业委员会和学术共同体的“不忘初心”,而“发散”则体现了本次会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百花齐放”。同时,他期待大家在研究逻辑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尤其是墨家逻辑思想,提升其在国学当中的价值和地位;二是充分阐明辩证逻辑、科学逻辑等各个逻辑分支对于科学发展的支撑关系;三是进一步说明辩证逻辑、科学逻辑等各个逻辑分支在培养民众素质方面的具体作用。黄华新教授在闭幕辞中对本次会议所取得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通报了张巨青教授主编《科学逻辑》《辩证逻辑导论》即将再版及两个专业委员会后续活动的设想。他结合梁庆寅教授《辩证逻辑学》等成果阐明,辩证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深度关联,今后应更多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鼓励学界同仁在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多写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学术专著,在下笔前理清“为谁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三个问题。最后,他呼吁学界同仁学习继承我国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他们的辩证逻辑、科学逻辑思想进行总结与回应。

大会宣读了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研究员代表中国逻辑学会发来的贺信,转达了张巨青、彭漪涟、汪馥郁等前辈学者对大会的祝贺和对辩证逻辑及科学逻辑未来发展的期许。在闭幕式上还通过了对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的调整。张建军教授任第9届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习胜、杨武金、张燕京、晋荣东、曾庆福教授任副主任,杨武金教授兼任秘书长;黄华新教授任第7届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任晓明、顿新国、熊卫、廖备水、潘天群教授任副主任,顿新国教授兼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