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社科专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林胜强:聚焦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研究
【社科专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林胜强:聚焦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逻辑学研究和逻辑教育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社会科学网近日围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胜强。适逢教育部网站11月25日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825号建议的答复》,公布教育部经商中国科协答复“关于在我国全民普及逻辑知识的建议”的具体内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据悉,教育部、中国科协将继续加强逻辑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加强逻辑学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加强逻辑学知识普及,提升全民逻辑素养。

 

  嘉宾简介:林胜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逻辑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逻辑学研究,关注基础教育的逻辑教育教学和研究,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逻辑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批判性思维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系列丛书、《逻辑的镜子》系列丛书。

 

  逻辑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逻辑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日益引起学界和相关部门重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近日走进四川师范大学,围绕相关问题采访林胜强教授。在他看来,如果把整个逻辑学事业比喻为一座金字塔,那么,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座金字塔最坚实的基础。逻辑教育工作者要与相关各界携手努力,凝聚力量,推进工作,让全社会形成重逻辑、重理性、讲逻辑、讲道理的社会风尚。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长期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逻辑学教育教学研究,可否从基础教育视角谈谈推进逻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林胜强:从宏观上说,逻辑学研究包括纯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在逻辑应用研究领域,逻辑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该说还明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逻辑学在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今天的作用,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相比,都显得更加突出,因而,逻辑学的研究也愈加显示其重要地位。作为逻辑应用或应用逻辑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也理应受到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所以,加强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逻辑与科学思维能力、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工具为宗旨的逻辑教育教学及研究,是值得逻辑工作者,尤其是逻辑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谈谈您对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林胜强:我认为,要攻克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这道关,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中小学逻辑学课程的设置以及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问题。现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新课程标准中,除了高中阶段开设《逻辑与思维》这门选择性必修课,通过专门的逻辑与科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运用逻辑思维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之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都将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各学科的学习,不同程度地掌握逻辑推理的形式和规则,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形成有条理、重论据、重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逻辑与思维》课程设置的推进以及其他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无疑会给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打开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石。

  但是,当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是:开设逻辑学课程的老师从何而来?各学科教师的逻辑专业知识和逻辑素养的培育如何进行?由于担负着广大中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逻辑学师资严重短缺,不少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条件接受专业的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据我所知,有些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本应开设逻辑学课程,向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传授必要的逻辑学知识,进行专门的逻辑思维技能训练。但由于缺乏师资或其他不重视的理由,不按规定开设逻辑课程,或者勉强开设,继而停掉。这就势必导致未来大量中小学教师逻辑知识和技能以及逻辑素养的缺失。在这种背景下,连比较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成了问题,逻辑学课程又如何开设?中小学教师逻辑知识和技能以及逻辑素养的缺失,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关于逻辑核心素养培育又怎么能落地?所以,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变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的这种现状,中小学逻辑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问题,恐怕很难得到解决,即使勉强坚持,恐怕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试想,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的这种现状,又怎么能促进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您看来,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及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推向深入?

  林胜强:要改变目前基础教育逻辑教育及研究现状,真正把这一工作推向深入,虽然相关各界已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从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师资问题入手,在中小学逻辑专业教师的逻辑知识的把握及逻辑素养的提升方面下功夫。

  相关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硬性规定高等师范院校至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须开设不少于48个学时的逻辑学必修课程,为中小学逻辑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就是这样坚持着的。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并不只是逻辑课程的任务,中小学的每一门课程(特别是语文、数学)都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学生逻辑知识的传授和逻辑素养的培育及提升的重任。因此,师范院校的中文(或汉语言文学)、数学专业,必须开设不少于36个学时的逻辑学专业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历史、地理等各专业应根据条件,尽可能开设不少于32个课时的逻辑学选修课程,为中小学所有其他课程教师逻辑知识的储备及逻辑素养的习得,为在各门学科中做到逻辑学的“学科融合、随课渗透”奠定扎实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需要大量的逻辑学教师,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具有逻辑学专业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到师范院校担任逻辑学专业教师,从事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如有必要,还可以专门招收逻辑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有针对性地为师范院校培养逻辑学专业教师。要鼓励逻辑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到中小学担任一线逻辑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努力加大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师资及研究人员的培养力度。

  有关部门可以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师范院校逻辑专业教师,对现有的中小学逻辑专业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采取分类(逻辑类、语文和数学类以及其他学科类)、分期分批培训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普遍进行一次逻辑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利用工作室研讨、教研活动、专题讨论、集体备课等活动,把教师的目光来一次逻辑的聚焦,进而长期地推广下去。

  其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小学毕业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中,加大逻辑学知识和逻辑综合运用的题目内容的分量,让全社会形成重逻辑、重理性、讲逻辑、讲道理的社会风尚。

  最后,要发挥集体力量,组织积极性高、经验丰富、致力于基础教育逻辑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小学一线教师,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教学研究成果,按照学科的不同在期刊、出版社刊登、出版,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机会学习、消化,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把逻辑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形成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非常重要,请您谈谈我国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下中国逻辑学会等组织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

  林胜强:当前,我国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开始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科研院所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和一些中小学校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一批由科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一线教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对逻辑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各具体学科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制定、实施等一系列的工作,举步维艰地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新课程成标准中,高中阶段开设《逻辑与思维》选择性必修课正在试点,并逐渐向全国推广。为了开设好这门课程,有关方面将组织政治课教研员或教师的培训工作(辽宁、海南等地已经进行政治课教研员培训)。不少学科将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得到认同和落实。

  第二,近年来,一批国内自己培养的逻辑学专业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不断充实到大专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中,使师范院校的逻辑学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这就使得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其他各专业更有条件开设逻辑学专业课程或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选修课程。与此同时,每一届毕业的具有一定逻辑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也包括部分硕士研究生乃至少数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各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包括部分硕士研究生乃至少数博士研究生)不断充实到中小学校,为逻辑学教育教学及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方面,2017年,中国逻辑学会本着团结全国逻辑教育学者,为逻辑教育学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努力发展和繁荣逻辑教育事业,为提高全民族逻辑思维素养贡献力量的宗旨,以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和推进中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主要学术方向,组织和推动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在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川、广东等省市的中小学校开展全国基础教育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术研讨,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逻辑教育教学培训。近年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结合中小学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教学实践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指导工作,在中小学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图书出版和期刊杂志方面,各有关基础教育的刊物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编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一系列中外相关著作(包括《批判性思维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丛书》),在中小学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创办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电子会刊《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通讯》已开办近60期,刊发中小学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受到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喜爱。

  2020年9月,中国逻辑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以“中小学逻辑教育势在必行,专家学者共商大计”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逻辑教育小型高阶研讨会,对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分别就中小学逻辑教育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和基础教育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学逻辑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从大学生深度学习谈基础教育逻辑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以及《逻辑与思维》课程开设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有专家认为,这次会议在中小学逻辑教育及研究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果把整个逻辑学事业比喻为一座金字塔,那么,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座金字塔最坚实的基础。逻辑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携手、克服困难、凝聚共识,把中小学逻辑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汇聚起来,形成系统理论,为推进整个逻辑学研究工作,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