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迟到的纪念 ——怀念敬爱的朱志凯老师
迟到的纪念
——怀念敬爱的朱志凯老师
发布时间:[2022-08-25] 作者:[林胜强]

睁开双眼,清楚地记起,昨晚又梦见朱老师了!

这是自2022年6月26日老师驾鹤西去之后,第3次梦见老师了。

早就该写一些纪念老师的文字,可一直就没能动手。今天,无论怎样也要完成这篇迟到的“作业”了。 

第一次拜访朱老师是1989年10月的一天下午(具体日期已记不太清)。因为参加当年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单独考试,第一次踏进复旦校园。简短的寒暄之后,朱老师换上布鞋,领着我去哲学系办公室落实考试事宜。

初识朱老师,身材魁梧,体格健壮,貌似叶利钦。给人的映像可以用严谨、果断、气场宽广,令人敬仰来形容。难怪有些学友总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新生见面会上,有领导讲话时称四川为“偏远地区”,朱老师当即表示反对,说“四川不属于偏远地区”,领导只好马上表示改正!

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门课是“逻辑基础理论专题研究”。间周一次的讨论课上,老师首先让我们发表意见,相互讨论,对诸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项存在预设”“逻辑的有效性”“逻辑基本规律”“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逻辑与哲学”等基础理论进行比较细致的探讨。一学期下来,感觉受益匪浅。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要善于思考,多练笔写作。还记得,作为心得体会或课程论文,写下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之我见”“对当关系主项存在问题辩论”等习作。其中,后文被瞿麦生老师编辑发表于《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6期,给予我不小的鼓励。

老师随时提醒我们要扩大知识面,倡导跨学科研究。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孙子兵法》研究还如火如荼,将其与政治学、经济些、谋略学、哲学、企业经营管理学等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发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不在少数。我想《孙子兵法》既然这样受宠,其中一定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逻辑思想。可读来读去,的确没有发现多少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的意蕴。不过,开卷总有益。经过深入思考,虽然没有发现《孙子兵法》中的逻辑思想,却发现其不仅可以指导用兵打仗,而且也适用于谈判交际。很快,一篇“孙子兵法与谈判艺术”的文章(发表于《齐鲁学刊》1993年第3期)和《谈判谋略》(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先后刊出和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非常担心被老师知道后,会认为是“不务正业”,但现实让自己的担心烟消云散。这些“成果”不仅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得到充分肯定。在《谈判谋略》序的末尾,朱老师这样写道:“可以相信,本书作者的劳动,将为每一位任何意义上的谈判者带来实际的意义和帮助,广大读者也会像我一样,深深地爱上这本书并从中受益。”

导师1950年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后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研读哲学,1956年到复旦大学任教,主讲逻辑学和哲学。生前一直潜心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教学与研究,著述颇丰。1988年出版了《墨经中的逻辑学说》(四川人民出版社),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墨经》中的认识论和名辩逻辑学说。到《先秦诸子思想研究》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已年届80,共历经53年的学术研究。受导师的学术影响,研究生在期间即跟随老师研读先秦诸子,学位论文结合现代逻辑语义学成果挖掘先秦诸子的逻辑语义学思想。直到今天,该项研究仍在继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逻辑语义学范式下的先秦诸子的名理思想研究”(2020)还在研究中。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老师之于学生的爱,不止于在校,不止于在读。在这方面,朱老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和示范。研究生毕业之后,老师仍然十分关心弟子的进步与发展,继续指导学生的教学与科研。听说学生正申报职称,老师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甚至以专家和主编身份向相关部门书面证明学生在《逻辑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3年)书稿撰写方面所做的贡献,以证明学生的学术水平,直到职称申报成功。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导师共发表包括“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在内的50多篇论文,8部专著或教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培养了大批哲学和逻辑学的专门人才。为表彰朱老师的学术贡献,中国逻辑学会,特别为他颁布“中国逻辑学会终身成就奖”证书。老师的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将激励弟子不忘初心,为逻辑事业贡献力量。

2022年8月20日于成都      林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