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中国逻辑学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综述
中国逻辑学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27] 作者:[李伟、卫杰(审核: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逻辑学教研室)]

2023年11月3日至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和山西大学逻辑与智能科学研究院承办、山西省逻辑学研究会协办的“中国逻辑学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隆重举行。本届全国学术大会围绕逻辑与人工智能、规范逻辑与道义逻辑、逻辑基础问题研究、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逻辑史研究、逻辑教育与逻辑普及等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为期 2 天的会议中,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等53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180多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会。

会议现场

本届会议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主持。首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教授回顾了当前逻辑学会的发展状况、肯定了山西大学逻辑学教学科研的优良传统以及这些年来的发展,并就下一步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方向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接着,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强调了逻辑作为基础学科,在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国民思维素质的提升以及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山西省逻辑学研究会成立的意义以及近几年来山西大学逻辑学科的强势发展。山西大学副校长孙岩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山西大学哲学学科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整体介绍了山西大学以及山西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情况。最后,杜国平会长、张云泽书记、孙岩副校长与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周北海教授共同为山西大学逻辑与智能科学研究院揭牌。

山西大学逻辑与智能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

本届会议报告主要包括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两个部分。

大会报告

本届会议邀请到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任晓明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建军教授、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周北海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熊明辉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王轶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翟锦程教授以及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文方教授就各自近期研究成果为大会作主旨报告,旨在促进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哲学、法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蔡曙山以“认知科学发展对逻辑学的影响”为题,基于当今认知科学发展的大环境,提出认知科学与逻辑学交叉形成的认知逻辑的六个框架,分析了认知科学的理论方法对逻辑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任晓明以“人工智能范式变革视域下的逻辑科学”为题,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逻辑学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对“智能”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指出人工智能范式变革会催生一系列逻辑系统的诞生,并会对原有逻辑范围有新的拓展。

张建军以“偶然性的逃逸与捕捉——克里普克‘物理必然性-理论同一性’疑难的一个解答”为题,通过区分逻辑必然和非逻辑必然、实体关联和属性关联,得到广义逻辑真理这一概念,既将丢失的偶然性捕捉回来,又比较圆满的回答了克里普克问题。

周北海以“概念与逻辑——从概称句逻辑看认知科学时代背景下的逻辑学”为题,指出人工智能推动下的常识推理实际上是基于日常概念的推理,但日常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需要通过对认知科学的研究来回答。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逻辑学需要新的概念理论地基。

特邀报告人:蔡曙山(左上)、任晓明(右上)、张建军(左下)、周北海(右下)

熊明辉以“法律逻辑学:法律与逻辑学的互动”为题,通过案例展示了法律与逻辑学在起源和发展上的密不可分,尤其在今天人工智能推动下,法律、逻辑与人工智能互动更紧密频繁,足以表明法律逻辑学在法律科技事业中的基础地位。

王轶以“结构平衡逻辑视角下的社会网络表征与推理”为题,解释了什么是结构平衡理论,并将逻辑加入其中,用逻辑学解释为什么会实现结构平衡,以及如何实现结构平衡。并指出社会网络分析中还有大量实例等待逻辑学的参与。

翟锦程以“基于象物关系构建名学推类与易学推演相统一的中国逻辑的知识体系”为题,指出中国逻辑是通过察实、分物、归类进而正名,归类的依据是类的同异,基本方法是从名到类、从类到名的推类,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变结合在一起。通过象物关系的连接,正名的推类与易学的推演也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中国逻辑基本的理论形态。

王文方以“对指示条件句的近期反思”为题,解释了反事实条件句(虚拟条件句)和直称(指示)条件句在意义上的差别,以及从逻辑的角度如何解释这两种条件句会一真一假的问题。他认为,以往对该问题的处理过于复杂,需将其简化。对于模型里无法确定为真的前提,首先需确定其是否可能,然后再用指示条件句或反事实条件句来决定它的真值。

特邀报告人:熊明辉(左上)、王轶(右上)、翟锦程(左下)、王文方(右下)

分会场报告

本届会议以5个分会场的形式,围绕逻辑与人工智能、逻辑哲学、中国逻辑与因明逻辑、哲学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教学、悖论问题研究等专题的最新成果展开讨论,共进行89场报告。

逻辑与人工智能专题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对逻辑学的影响及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展开。各报告人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反思了ChatGPT和新一代AI的迅速发展对伦理逻辑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冲击,还尝试为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设计规范、利用多模态组合语法范畴来更好的实现自然语言处理;基于ChatGPT的常识推理表现,对比了符号主义方法和联结主义方法;利用编程语言实现了对PC3系统中定理的证明;还基于汉森等人的信念基理论,提出了描述逻辑的新的知识库修正结构;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优化了多AGENT系统的逻辑架构及其动态任务分配的数学模型;在类比认知结构刻画的基地上,从分类和比较双要素出发,评估了类比研究。

逻辑哲学专题展示了逻辑性质、逻辑概念、同一性问题、逻辑与数学的关系、逻辑与信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各报告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分析了逻辑可靠性、确定性、规范性、先验性、例外与反例外等性质;讨论了与逻辑真、逻辑后承、量词、可能和必然、限定摹状词等逻辑概念及相关的问题;阐释了弗雷格的“思想”;澄清了同一性论争的症结与“忒修斯之船”的历史同一性问题;分析了数学逻辑主义与皮尔士就逻辑和数学间关系的分歧;论证了自然语言和道德语言的推理;探讨并分析了“信念之谜”、信念证成、容实条件句(非违实条件句)、“从弱原则”“证据的证据是证据”等相关问题;驳斥了路易斯对模态认识论的两个论证。

中国逻辑与因明逻辑专题围绕建构中国哲学和科学思想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分析并重构了中国古代逻辑,体现并强调了逻辑的本土化和世界化过程及其成果。其中包括分析了墨家因果归纳推理的特质与易学逻辑中的“九宫常项”、挖掘了中国古代的论证思想、梳理了逻辑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考察了中国逻辑的史料、论证了中国逻辑体系及思想史概念的合法性、重构了孟子的理论,提炼了摄类学和章太炎的名学中的辩证思想、阐述了冯契的辩证逻辑范畴体系。

哲学逻辑专题讨论了各种逻辑系统及其应用中的哲学问题。包括:为逻辑比较提供了三层级理论方法;根据因果陈述逻辑和Kooi的动态认知概率逻辑(及其扩充),探讨了因果必然性和概率归纳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比亚直觉逻辑F更弱的WF逻辑及其扩张的矢列演算是可靠的和完全的、并且允许切割规则;辩护了主体德性的论证规范;通过对排中律可能性分析,表明了“上帝是万能的”的证明犯了“虚假排中”的错误;刻画了替换逻辑和行为逻辑;分析了刻画直陈条件句的两种模型外推主义(extrapolationist)和过滤主义(filterist)的优劣。

逻辑与语言专题主要从具体语言及其句型、概念出发考虑逻辑问题。指出“不是我V你”句型所遵循的不是语义逻辑,而是遵循相关于语境中反映人际因素制约的语用逻辑。针对交际信念,提出了一种博弈论刻画模型。利用信息通道模型,刻画了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在事件-状态语义学框架上为英语的十六种时体时态句给出语义解释。从国家底层逻辑和思维的特质出发,分析了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的着力点。剖析了逻辑中的概念,并重新划分了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下反对关系的术语存在种属冲突。

逻辑教学专题围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建设、教学目标四方面展开。各报告人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展示了逻辑推理(课程群类)虚拟教研室和O-PIRTAS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成果;讨论了将课程思政与逻辑知识思维能力相融合的新范式;分析了中学教学嵌入批评性思维的影响,指出了贴合专业要求和加强逻辑思维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指明了“趣味性”和“实用性”在逻辑教育及普及中的作用;论述了“四力”驱动教学体系;指出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表明利用逻辑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是逻辑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课题。

悖论问题研究专题主要围绕多种悖论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各报告人通过精彩绝伦的讲解,不仅指明了导致矛盾的根源在于隐形假设,为抽彩悖论、纽科姆悖论、知道者悖论、集合论悖论等悖论提供了解决方案,还表明了当把非非悖论(no-no paradox)限制在布尔悖论的范围内时,交错群A4不能被布尔悖论表示,并分析了Ludics的思想对修正理论和不动点理论的演绎系统的重构,指出儒法之间“不一致”的互相攻击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家之间攻击的是思想,而不是论证手段。

结语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张学立教授主持。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郭佳宏教授致闭幕词,他认为这次大会的97场学术报告展示了逻辑学丰富的新内容,体现了逻辑学研究的活力,为新时代下逻辑学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了力量。随后,周北海教授代表本届会议的承办方向中国逻辑学会、特邀报告人、所有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山西大学表示感谢。四川大学徐召清教授代表下一届会议承办方向山西大学以及众多参会学者发出邀请。最后,由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宣布本届逻辑学全国学术大会圆满闭幕!

本届会议的会议规模、学术规格均创新高,所涉论题涵盖范围广、报告多、启发多,讨论深入,报告内容紧跟逻辑前沿,充分地反映了国内逻辑学研究的积极态势。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新时代逻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力推动了当代逻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走向深入。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