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全国逻辑学博士点“逻辑学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江苏省逻辑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全国逻辑学博士点“逻辑学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江苏省逻辑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03] 作者:[张顺]
全国逻辑学博士点逻辑学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江苏省逻辑学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2024年9月22-23,全国逻辑学博士点“逻辑学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江苏省逻辑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系江苏省社科联学术社团主题活动,由江苏省逻辑学会、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和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20所拥有逻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并作报告,200余位江苏省逻辑学会会员代表于线下线上参加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张建军主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陈冬华、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分别致辞。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周爱群、分管学科建设副院长周嘉昕出席会议并接待省外专家参访南京大学哲学学院。
 
 
 
程彩霞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全国逻辑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也是江苏省逻辑学会发展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为逻辑学三大源流之一的国度,我们也应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不断增强中国逻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推动逻辑学科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本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广大逻辑同仁的使命担当和积极作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经过40多年的努力,江苏省逻辑学会已经发展为全国省区市逻辑学会中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优秀社团。希望学会利用换届这一契机,进一步顺应当前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以学会建设推进学科建设,以理论、应用与普及研究等各层次学术创新提升服务职能、强化自身建设,力争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陈冬华处长指出,逻辑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大逻辑学科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厚重传统,为中国近现代逻辑教学和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跨越式长足发展。近年来,南大逻辑学科领衔成立“当代智能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创办学术集刊《逻辑学动态与评论》,在跨学科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江苏省逻辑学会成立40余年来,一直与南大逻辑与哲学学科风雨同舟、一路同行。本次会议作为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活动,必将进一步推动江苏和我国逻辑事业的发展,使逻辑学科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规划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杜国平会长认为本次大会的召开正当其时,在展示各学科逻辑学博士点的培养成果的同时,也为构建逻辑学博士生培养交叉融合新模式搭建了平台。他强调逻辑学博士培养要不断提升层次,从逻辑能力、逻辑品格到逻辑精神,绽放理性光辉。杜国平会长对江苏省逻辑学会换届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江苏省逻辑学会是我国最卓越的省级逻辑学会之一,长期以来在逻辑研究、逻辑教学与普及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江苏省逻辑学事业继往开来,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张建军教授在主持会议时介绍了本次会议组织的有关情况和办会宗旨。他指出,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以及博士生培养近年来获得了新的长足发展,特别是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为贯彻学科建设与学会建设相结合的精神,我们特在江苏省逻辑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之际,邀请全国逻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专家与会交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经验,展示博士生培养成果在全国逻辑学博士点的大力支持下,大会整理印发了全国历届逻辑学博士学位论文600余篇的完整名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成就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
 
在大会报告环节,20个逻辑学博士点专家分3场作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交流。专家们从学科历史、师资队伍、学术科研、课程建设、毕业生就业、国际交流合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交流了各自的学科发展特色,重点围绕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第一场报告由浙江大学黄华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刘虎教授、中国社科院杜国平教授、北京大学王彦晶教授、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武金教授、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分别发言。专家们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设置逻辑学博士点以来,老一辈逻辑学人为我国逻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逻辑教学与研究现代化成为主旋律,逻辑学博士点从最初几个博士点发展到如今二十余个,实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新突破。专家们强调,跨学科本就是逻辑学的天然属性,在博士生教学与培养中更应该从一入手就强调问题导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理念,包括跨一级学科交叉研究,也包括与哲学其他各二级学科的交叉研究。几十年学科建设实践表明,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学科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逻辑学应当抓住当前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契机,长远规划、大胆布局,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方向,依托现有或新设的跨学科平台真正发挥逻辑学的基础性、工具性作用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第二场报告由山西大学周北海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金立教授,清华大学石辰威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佳宏教授,西南大学郭美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熊明教授、山西大学郭建萍教授依次发言。专家们认为新世纪以来逻辑教学与研究现代化的另一显著标志是国际化,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快速接轨,中国逻辑学也已成为国际逻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比如开设国际暑期学校、选派师生短期与长期访学、聘用短期与长期讲席教授、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成立校际联合中心等,这对于提高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前沿性、增强中国逻辑学的国际话语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跨学科建设方面,专家们强调了重视自身文化传统、凝练优势学科方向对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学科历史积累基础上创建自身优势品牌,再以开放心态融合中国逻辑与哲学固有资源,跨界语言学、心理学、法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开展交叉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第三场报告由南开大学刘叶涛教授主持,河北大学张燕京教授、山东大学王文方教授、四川大学徐召清副教授、湘潭大学陈晓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张立英教授、安徽大学张晓君教授和厦门大学林哲副教授分别发言。专家们指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建立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对于教学与研究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国逻辑学共同体的视角来看,成熟优质的本科—硕士—博士教学与培养体系也有利于不同单位间的生源互动与交流,学科的现代化最终是人才的现代化,全国逻辑学培养单位理应协力站好教学与培养的第一岗,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与会专家对本次会议成功汇集全国逻辑学博士论文600余篇完整名录给予高度评价,在充分肯定经过几代逻辑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认为,未来应当进一步加强各培养单位间的沟通联络,协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在强化国际交流的同时加强国内交流,展开深度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做好主体性学术积累与接力创新。博士生是学术创新的生力军,博士学位论文是学术积累与接力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对博士论文的创新成果的评价与运用,将经过反复磨砺、具有前沿解题功能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学界和实际应用领域,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我国逻辑事业发展走向新的繁荣。
 
参加大会的江苏省逻辑学会代表全程听取了各逻辑博士点专家的发言,并于22日上午举行了江苏省逻辑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省学会副会长刘爱莲教授主持会议。第九届理事会会长张建军教授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会章修订报告,秘书长顿新国教授作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监事会主席陈爱华教授作监事会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报告和学会章程修订方案,选举产生了由61人组成的第十届理事会、由3人组成的监事会,第十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及学会负责人。张建军教授当选第十届理事会会长,王克喜、刘爱莲、苏向荣、杨渝玲、张力锋、裴彦贵教授当选副会长,顿新国教授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理事会决定聘请由37人组成的学术咨询委员会,聘请张桂岳教授继续担任学会名誉会长兼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建军教授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表示,要落实好本次代表大会的顶层设计,认真汲取本次逻辑学博士点会议各兄弟省市的逻辑学科建设经验,将学会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把江苏逻辑学会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南京大学王克喜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会议总结,认为本次大会开得很成功,圆满实现了会议各项预期目标。全国二十个逻辑学博士点齐聚南京大学是逻辑学界的一次盛大聚会,对于逻辑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会上展现了各个博士点的特色,交流了彼此的优势与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借鉴经验,相信会议的成功召开必定能够促进逻辑学界进一步团结协作,在新时代条件下携手创造逻辑事业的新成就。
 
 
(张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