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高考中关注逻辑思维: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高考中关注逻辑思维: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布时间:[2013-02-03]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副董事长 汪馥郁
 

清华大学等“华约联盟”七校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中列入了“逻辑”,这一举措给高考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关注逻辑思维,应该是推动课程改革包括高考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高考中关注逻辑思维,可以像清华等七校这样,把“逻辑”直接列为考试科目。因为,在目前的高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一些逻辑知识,并且注意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一的第一章,就讲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问题。而在 选修1-1和选修2-2中,则讲到了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以及推理与证明等问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007年3月第2版)》的必修3和必修4中,就简要介绍了基本逻辑知识,并且特别讲到了论证和反驳的问题。所以,直接把“逻辑”列入考试科目,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

但是,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在高考中关注逻辑思维,主要还不是指在高考中把“逻辑”直接列为考试科目。我们强调在高考中关注逻辑思维,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新课程改革真正得到落实和深化。

如果在高考中关注了逻辑思维,就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现在,为什么在有些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实际上成为一句空话,就是因为老师仍然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所以,当我们强调了在高考中要关注逻辑思维后,由于思维,总是一个个主体的思维,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别人的思维,这就势必要去关注一个个思维主体,使这些思维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就必然会得到尊重。

如果在高考中关注了逻辑思维,就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现在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不会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际上,一切科学研究,一切创新,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目标与现状间的矛盾,或者理论与事实间的矛盾,或者理论内部的矛盾等,总之就是思维中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是需要通过思维的分析研究才能被发现的。通过强调在高考中要关注逻辑思维,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了分析研究的方法,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锐利武器,从而也就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如果在高考中关注了逻辑思维,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下功夫。现在,很多学校,仍然是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仍然是实行题海战术。知识只是被记住,而没有得到理解。这种只是记住而没有得到理解的知识,实际上是一些不知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死的知识”。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理解主要就是指,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善于区分和处理概念间的不同关系;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层层分析、提炼概括;要能够运用原理、定理对事物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要知道如何进行知识的扩展和迁移。所以,这种理解必须依靠逻辑思维才能进行。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通过理解而知道如何去运用的知识,就成为活的知识。

如果在高考中关注了逻辑思维,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形成知识系统。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只是按照教科书,单纯地一章一节地给学生讲。结果,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而是分散、孤立、隔离的一个个知识点。

通过强调在高考中要关注逻辑思维,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理顺知识的条理脉络,又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所学知识成为一个系统整体。这样,学生就可以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人在批评应试教育时,往往要捎带着批评高考这根指挥棒。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本身,而在于考什么和如何考。因为,只要有学习活动存在,人们就需要检测学习的效果;只要有许多人在一起学习,就需要对不同人的学习水平作出评估;只要存在着在一定人群中进行选拔的情况,就需要对一定人群中不同个体实施区分。通过考试来进行这种检测、评估和区分,至少在目前来说,还是一种比较公开、公平、公正的手段。现在要运用考试的手段,今后仍然要运用考试的手段。所以,我们不是不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而是要考虑如何去运用高考这根指挥棒。应试教育可以用高考这根指挥棒,素质教育同样可以用高考这根指挥棒。如果我们在高考各科试题中高度关注了逻辑思维,那么高考这根指挥棒就会更加有力地促使人们在新课程改革上下功夫,促使人们更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教育综合改革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