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热烈祝贺陈波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哲学学院(AIPS)院士
热烈祝贺陈波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哲学学院(AIPS)院士
发布时间:[2021-10-20] 作者:[中国逻辑学会]

2021年10月14日,在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召开的国际科学哲学学院(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缩写AIPS)院士会议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波教授当选为AIPS正式院士,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大会报告论文“蒯因的自然主义:澄清与辩护”。这是他继2018年当选为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之后所获得的另一项国际性荣誉,也是AIPS第一位中国人(包括华人)院士。

国际科学哲学学院(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缩写AIPS)是国际理论科学研究院(The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s Sciences Théoriques,缩写PIIST)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为国际宗教科学学院(AISR,创建于1944年)。国际理论科学院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设一个总秘书处,负责AIPS和AISR的运作。AIPS的成员是科学哲学家以及对哲学问题感兴趣的一流科学家。

AIPS由哲学家兼神学家、物理学家兼数学家Stanislas Dockx神父于1947年创建,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是其第一批成员:贝尔奈斯(Paul Bernays),贝思(E. W. Beth),波亨斯基(Józef Maria Bocheński),玻尔(Niels Bohr),博瑞尔(Émile Borel), 玻恩(Max Born),布里奇曼(P. W. Bridgman),布劳威尔(L. E. J. Brouwer), 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丘奇(Alonzo Church),柯里(H. B. Curry),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弗朗克(Philipp Frank),冈塞斯(Ferdinand Gonseth),海森伯格(W. Heisenberg),克林(S. C. Kleene),柯塔宾斯基(Th. Kotarbinski),泡利(Wolfgang Pauli),皮亚杰(Jean Piaget),波利亚(George Polya),卡尔×波普(Karl Popper),外尔(Hermann Weyl),维纳(Norbert Wiener),等等。1949年,在布鲁塞尔学院宫举行了第一次就职研讨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大学中心(自1961年以来每年)组织了大约60次研讨会,每次都会出版一本会议文集。

AIPS试图以跨学科的方式对各门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达成一种综合性理解和解答。它将本着自由和精确的研究精神,克服民族、语言、体制和哲学上的一切分歧,在有利于研究者人际友好接触的环境中,分享研究成果,以期取得关键性的理智上富有成效的结果。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到目前为止每年一次)是提供这种环境的有力手段。AIPS通过在主要科学中心举行一般三年一次的专题讨论会、年度会议以及在科学院分组会议上发表的报告,将科学哲学家聚集在一起。

AIPS由正式院士、通讯院士和荣休院士组成。正式院士不得超过70人。正式院士,若连续三年不参加学院活动,将变为通讯院士。正式院士在年满75岁,或应其要求在75岁之前,或因有效原因不能继续正常参加学院活动,将成为荣休院士。亦可提名为科学哲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为名誉院士,其人数不得超过全体院士的十分之一。在当选AIPS正式院士之前,必须先当选为通讯院士,并任满3-5年才能成为正式院士。新院士将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提名,或根据在表决前至少三个月内应三名正式院士的合理要求,选举产生。候选人只有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绝对多数票才可当选,但该数目必须至少相当于出席或委托代表的全体院士的绝对多数票。截至2021年6月,AIPS有正式院士39人,加上通讯院士和荣休院士,总数为116人。

陈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博士,长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21)、二级教授(2013至现在),2021年9月调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担任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有:逻辑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史、知识论、美国实用主义、中西哲学比较、休谟、弗雷格、罗素、蒯因、克里普克等。先后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各一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4项)和北京市项目(1项),多次结项被评为“优秀”,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逻辑哲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对话、交往、参与——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2020)、《分析哲学——批评与建构》(2018)、《逻辑哲学研究》(2014)、《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1998)、《悖论研究》(2014)、《理性的执著——对语言、意义和真理的探究》(2013)、《与大师一起思考》(2015)、《逻辑学导论》(2004)、《逻辑学十五讲》(2008)、《逻辑学是什么》(2002)等。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中文论文二百多篇,在国际A&HCI期刊发表英文论文20多篇,参看其英文网址:https://pku.academia.edu/ChenBo。其学术成果先后单独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其中教育部(3项)、北京市(5项)和金岳霖学术奖(3项)。教学方面,曾获得“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