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逻辑方法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上海市逻辑学会年会在沪举行
“逻辑方法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上海市逻辑学会年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14] 作者:[上海市逻辑学会]

2022年11月12日,由上海市逻辑学会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逻辑方法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市逻辑学会2022年年会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报告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讲透,就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的近百名会员、专家学者及特邀嘉宾参会。本次会议系“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上海市逻辑学会党组带领全体会员开展的一次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活动。

会议的第一阶段为开幕式暨上海市逻辑学会2022年年会,由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陈伟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张双利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复旦哲学学院逻辑学学科教研与发展情况,表示将大力支持上海市逻辑学会的工作,期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上海市逻辑学会有更多的学术合作。上海市社联学会管理处卢红青调研员介绍了上海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的有关情况,并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要求。随后,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宁莉娜教授代表理事会作2022年度工作报告,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代表理事会作2022年度财务报告。

会议的第二阶段为“逻辑方法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市逻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黄伟力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五个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在题为“社会治理与逻辑”的报告中,聚焦社会治理与逻辑之间的关系,首先阐明了协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进而说明协商的本质是论辩,然后简要介绍当代逻辑对于论辩的研究,最后提出在社会治理与逻辑之间开展互动的初步设想。立足充分发挥逻辑科学所具有的启发民智、转换观念、确立价值导向、优化制度建设等社会文化功能,他认为关注以协商为重要环节的社会治理,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逻辑在应用逻辑的维度上开拓新领域,取得新成果;而把国内外在论辩的逻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付诸应用,当代中国逻辑学工作者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有序和谐发展方面应该而且能够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复旦大学陈伟副教授作了题为“从逻辑的观点看科学传播”的报告。他指出,从广义逻辑学的视角看,科学传播的本质是改变思维方式,每一种科学传播模式的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传统科普关注科学知识,其背后是演绎主义思维;公众理解科学关注受众态度,其背后是面向公众的修辞学思维;反思性科学传播关注传播机制,特别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其背后是元认知的批判性思维。在科学传播的现时代,要求把公众作为平等的理性对话者,从以一方为中心的“缺失”模型演进到以论证为中心的对话模型,从而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获得一种“反思性均衡”。因此,科学传播需要超越绝对的理性主义和相对的修辞学,唯有坚持批判理性主义,才能建设一个良构的科学传播共同体。

在“法律逻辑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辨法明理作用的途径”的报告中,华东政法大学缪四平副教授从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出发,指出法律逻辑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法治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无一不依赖于逻辑和法律逻辑。没有逻辑和法律逻辑的法治,就不可能是现代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假如缺失了逻辑和法律逻辑,也根本不可能称其为全面依法治国。他指出,法律逻辑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辨法明理作用的基本途径包括说服公民自觉守法、推动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法律逻辑的辨法明理功能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彰显理性精神和理性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杜文静副教授所作报告题为“法律证据事实的模型”。她指出,从证据到事实的推理过程有三种主流的建模方法:论证、故事和概率模型,三者虽各有评价证据推理的方式,但本质上都是基于最佳解释推论。在论辩博弈中,已证成的论证就是最佳论证,可信的故事就是最佳故事,最大的后验概率就是最佳概率。最佳解释推论是基于“知识以及经验的概括+证据=案件事实”的推理形式。由最佳解释推论断定的案件事实是一种解释性事实,其中包含主体的理论前见,包含主体价值取向、实践背景,包含语言本身的局限和对既有概念框架的依赖性,因此并不具有纯粹客观性,但其在方法论上自行设定三大要求:效度、信度和精度。最佳解释是对“最佳”案件事实的追寻,契合了司法领域中证明标准的要求。

在题为“《小取》逻辑与墨家治国理念”的报告中,上海科技大学王强博士认为,《小取》不仅讨论了“辩”的目的以及原则,而且介绍“辩”的方法,列举“辩”的实例。通过对《小取》文本的详细梳理和分析,发现《小取》中的推理都是涉及动词的,行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而西方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都不处理动词,或者将其简单处理为关系词;这样的逻辑并不适合直接用来解释《小取》中的推理。因此可得出结论,《小取》逻辑是关于行为概念的逻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王老师认为,这与墨家始终关心政治实践是密不可分。《小取》中的例子许多是与墨家政治主张相关的,其中的推理更是有意为墨家政治主张做辩护。

在主题报告之后,华东师范大学郝旭东副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李秀敏副教授、上海大学戴益斌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主斌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梅祥副教授、上海大学刘小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郁锋副教授、上海大学曹青春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贾国恒副教授等围绕主题报告与报告人展开对谈。

自由讨论阶段由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张留华教授主持,与会人员就主题报告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黄伟力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这几个报告主题中,社会治理、科学传播、法律逻辑、治国理念等皆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反映了报告人既聚焦学术前沿和交叉学科,又关注时代热点问题的广阔视野。他希望上海市逻辑学会能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更加积极地去关心社会问题,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逻辑问题,拓展逻辑研究的新领域,同时充分依托已有的平台和品牌,谋划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使上海的逻辑研究、教学与普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上一层台阶。